“是药三分毒”是句大家都可脱口而出的常识,这里的“毒”主要还是指药物本身的成分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而中药材除了潜在的“三分毒”之外,一些外源性的有害残留物污染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外源性污染的有害残留物主要包括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真菌毒素等。我们的中药材从田间地头到临床使用,涉及到种植、采收、加工、贮存、流通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的外源性污染的风险。从1977年版《中国药典》增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规定,2000版对农药残留做了限量规定到2010版增加了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规定,《中国药典》限量规定项目的不断增加也显示了国家监管部门对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关注和重视。
(相关资料图)
本文仅针对中药外源性污染中的真菌毒素类进行介绍;国内外科学家已经发现的真菌毒素已达400多种,其中危害性巨大且有着明显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菌素等,其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在不同类型的中药材中被普遍发现[1]。污染的方式复杂多样,可能发生在从鲜品到临床服用前的任何一个环节。从内部因素来看,某些中药基质中的成分为霉菌生长代谢提供了充足营养,如脂肪、糖类、蛋白质等。
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最常见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的发现源于1960年英国近10万只火鸡突然死亡的火鸡”X”病,随后科学家们从霉变的花生粉中提炼出了无色、粗晶物质并证实由黄曲霉产生的,因此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T)。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FT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具有强毒性的化合物总称。目前AFT共分离鉴别出20多种,最常见的有AFB1、AFB2、 AFG1、AFG2、AFM1和AFM2。其中毒性最强的黄曲霉素B1(AFB1)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I类致癌物[2]。而AFM1和AFM2是针对乳制品中含量限定指标,主要是奶牛摄入AFT污染的饲料后在体内AFB1会被代谢为AFM1和AFM2(M为MILK的缩写)。高剂量的AFT将会导致机体急性死亡,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黄疸、呕吐、发热、肝胆增生、胆汁淤积[4];低剂量的长时间摄入也可引起机体慢性毒性,引起机体的生长和繁殖能力,造成肝坏死、贫血、抑制免疫和降低抗氧化能力等,进而引起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肝损伤、生殖紊乱、遗传毒性、免疫抑制和致癌作用等[3]。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从何而来呢?主要是由于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等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中,其孢子可随空气传播,菌丝在特定环境下生长即可产生AFT。但并不是所有黄曲霉菌都产生AFT,自然界的产毒菌占30-80%,不产毒的黄曲霉菌常作为曲种用于生产黄酒[5];霉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8-34℃,最适产毒温度范围为24-30℃,环境湿度一般为85%左右[2]。看到这个最适产毒温度和湿度大家是不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梅雨季?是的,每年的6月初到7月中旬梅子成熟的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空气湿度大且气温高,衣物等日常用品都易发霉的梅雨季。在梅雨季特殊的温度和湿度下,一些富含脂肪的植物种子类和动物类的中药材就很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6]。
2020版《中国药典》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要求AFB1不超过5µg/kg, 总AFT不超过10µg/kg,共涉及24个品种。其中,植物果实种子来源的有桃仁、酸枣仁、大枣、马钱子、肉豆蔻、决明子、使君子、胖大海、莲子、槟榔、柏子仁、薏苡仁、麦芽、陈皮共13种药材;植物根茎类的有延胡素、远志等2种药材;动物来源的有水蛭、地龙、九香虫、土鳖虫、蜈蚣、蜂房、全蝎、僵蚕等8种药材;且其中桃仁、酸枣仁、大枣、肉豆蔻、决明子、胖大海、莲子、薏苡仁、麦芽等9个是药食兼用的品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获得,也常出现在大众的餐桌上。这些《中国药典》中有明确黄曲霉毒素限量规定的品种,也就提示着被AFT污染的高风险是需求我们特别关注的。
AFT自身理化性质比较特殊。AFT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只有在280℃以上才发生裂解毒性破坏,一般加热处理(200℃)或紫外线照射都不能发生分解;AFT不溶于水,中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强酸溶液中略有分解,强碱(PH9-10)中能迅速分解[2]。从AFT以上的特性可以发现我们日常的清洗或者加热蒸煮等方式不能破坏其毒性。黄曲霉毒素对人体有着巨大的伤害,其毒性又不易被破坏,如何避开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带来的伤害呢?
作者给出一些小建议:
从正规的渠道购买中药材。正规的企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对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及养护都有明确规定,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有肉眼可见霉斑的药材切记不可服用;
家中忌囤积大量中药材。家中环境无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容易滋生霉菌会导致产生AFT的风险增加;
家中已有中药材需在阴凉处(不超过20℃)通风存放;
种子类和动物类中药材可真空包装或冷藏冷冻保存;
一些药食同源类药材如薏苡仁(与上文一致)、莲子等建议食用当年采收品种。
参考文献
[1] 周恒,王少敏,季申. 中药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现状及防控对策[J].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2022,217(2):110-118.
[2] Darina Pickova, Vladimir Ostry, Jakub Toman,etal. Aflatoxins: History, Significant Milestones, Recent Data on Their Toxicity and Ways to Mitigation[J]. Toxins,2021,13,399
[3] 马慧慧. 寄生曲霉菌在不同饲料原料中产生黄曲霉素B1的差异性及其机制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5.
[4] 于泽, 张凯淇, 王毅,等.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J]. 农产品加工,2022,557(8):76-82.
[5] 李翠英, 贺婧, 戴家齐,等.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产毒黄曲霉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产毒菌的拮抗作用[J]. 中草药, 2023,54(6):1775-1782.
[6] 刘震营,张永清. 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污染与防控[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45(4):547-553.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 李颜)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