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资讯 >> 
《山西话》丨黄河大铁牛

时间:2023-07-07 05:27:04    来源 : 百度新闻

走近它,追寻过去;认识它,探索时空。世界的奇妙,由博物而来。欢迎和《山西话》一起走进“三晋奇妙文物”。今天我们走近黄河大铁牛——

黄河大铁牛


【资料图】

黄河自西北而下,浩荡东流,古蒲津渡是古代著名的黄河渡口,据记载,黄河东西各四尊铁牛,用作拉连横跨两岸铁索浮桥,同时也是镇桥之宝。岁月沧桑,雕塑被覆掩。沉睡千年之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蒲津渡遗址考古队挖掘出四尊铁牛。每尊铁牛旁都有一个牵牛铁人,谓之“力士”,其体积之宏、分量之重、铁质之优、造型之妙、工艺之精以及其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实属旷世之奇!它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桥梁架设、冶炼铸造以及黄河地理变迁等都提供了素材。它是我国造桥史上的奇迹,也是雕塑史上的奇葩。

唐代写实雕塑除了秉承汉代雄浑厚重之风与秦代装饰性写实之风外,更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写实技法。这种以生理结构为基础的意象形写实,其内在的张力具体而充盈。中国雕塑艺术与实用科技的完美结合并不罕见,黄河铁牛雕塑群是一个典范。

对于眼前的黄河铁牛,以谢赫六法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和“经营位置”等传统画论概念来形容是颇为恰当的。头与身体构成的势态、比例关系,凸显雄、浑、厚、重气势,不拘于细节的生理写实,外轮廓的脊线有如大地山峦起伏,体态浑浑然,拙中见力的四肢和回转的牛尾组成了巨峰般厚实而凝重的主体造型,形成一个与地核相吸的牢固整体,牛气袭人。这是“气韵生动”之所在,是由雕塑的意象所散发的气场。

黄河铁牛的价值在于它将雕塑艺术与建桥科技相结合。我们在西汉《长信宫灯》中可以窥见古代艺人如何结合人物造型和青铜铸造技艺处理排烟和调光的功能。黄河铁牛雕塑群将浩大的建桥工程与雕塑艺术巧妙联系起来,是力与美的联姻,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蒲津渡浮桥镇桥采用雕塑牛,具有文化寓意。如此大规模铸铁工程,显示了唐代的铸铁技术,据说两岸铁牛、铁人等耗铁一百六十万斤,占当时全国铁年产量的五分之四,可见唐代具有建立如此重大工程的能力,也显示了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黄河铁牛雕塑群是国家工程,无论是铸造和雕塑,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从四位策牛人的服饰来看,可知分别是维人、蒙人、藏人、汉人。显示了大唐盛世、八方来贺的理念。

黄河铁牛雕塑群的布局庞大而别致,极具创造性。牛之间的距离分别长达十米多,可以推算当时桥的宽幅。每头牛下有六根铁柱,入地深达丈余,牛的底部与人、山、柱有纵横相连,形成整体,牢不可拔。布阵上。每个牛前面都有力士,四组之间,互为呼应,正应了中国传统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人与牛、牛与牛、人与人是一组会意、神通、相互开合呼应的和谐体。这在造型的整体安排上是一个不易处理的难点。

黄河铁牛的价值还在于它激发我们对中国雕塑价值的再思考。有关滋生、流变、演化;有关形、神、气、韵、势;有关文化符号的标志性;有关审美与实用、艺术与科学……

黄河铁牛的价值更在于启示我们对中国古代雕塑遗产的研究,其着眼点不仅限于宗教石窟、寺庙、皇陵墓道、陪葬,在宽泛而广阔的民间造物与工程中同样存在着丰富的研究资源。

• 本期文章素材选自中国社会报文章《黄河大铁牛》,作者:吴为山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本期部分音乐素材来源于央视十套《跟着书本去旅行》行走河东——黄河铁牛、古风音乐片段《江南古风》《半生》

• 本期部分声音内容来源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宝档案》2019年9月2日播出节目《壁上丹青——永乐宫壁画搬迁记》

• 本期朗读原声 闫珺

• 本期音频剪辑 闫珺

一个征集

您喜欢录音吗?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

录制您自己的声音,也许下一期节目里就能听得到!

录制要求:

1、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

2、音频格式为mp3,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也可自己加垫乐。

3、音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

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

sxrbxmtb@163.com

我们将择优发布。期待您的分享!

原标题:《《山西话》丨黄河大铁牛》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