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沛称中量投资产就兼职的由头有所发难,目前不仅第一笔业绩报酬还没发放完毕,第二年高达3000多万元的业绩报酬也没有发放,甚至中量投资产还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自己赔付5000多万元。除了和“前东家”开撕,汪沛最近彻底火出了金融圈,原因是晒腹肌照被李蓓拉黑。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月月
最近八妹好像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到处吃瓜……这不,金融圈又有大瓜了!
(相关资料图)
今年3月的时候,私募圈里一家中等规模的私募——中量投资产,和自家的基金经理汪沛撕起来了。
中量投资产说:汪沛在别的机构做兼职,违反劳动合同,被开除了。汪沛反驳:我和你名为劳动关系,实为“合作”关系(内心os:你管不着我)。
双方各执一词,撕的金融圈人尽皆知。直到最近,这个互撕瓜又有了续集。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称,近日,汪沛告诉记者,已收到中量投资产的劳动仲裁申请书。可见,汪沛与中量投资产的纠纷尚未和解,甚至愈发剑拔弩张。
1.
/ 被李蓓拉黑的“腹肌大佬”讨薪
基础工资2360元,年度绩效3000万……/
先来简单来回顾一下前情概要。
3月2日,中量投资产发布了一则解聘公告:因汪沛涉嫌在第三方机构兼职、违反劳动合同等问题,中量投资产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同时汪沛也不再担任相应的投资经理。
但汪沛不同意中量投资产的说法,他表示,中量投资产与其名为劳动关系,实为“合作”或“通道”关系。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汪沛是这么说的:
“我之前一直在做自营,2021年想成立自己的私募,但是当时协会规定基金经理具备1年以上的投资管理业绩才能够创办私募,因此我找到以前招商证券的领导董江文商议此事。董江文当时已创办了中量投资产,最终我决定入职中量投资产,先积累一年期业绩。”
八妹算看明白了,两边吵来吵去,分歧其实就两点:
1.汪沛到底是不是中量投资产的员工?2.他到底做没做兼职?
但这个问题现在谁说了都不算,只能等最后劳动仲裁的靴子落地。最近媒体报道称,汪沛已收到中量投资产的劳动仲裁申请书,显示开庭时间是5月。
但除了双方battle,这件事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汪沛作为私募基金经理的薪酬情况。
据汪沛介绍,在中量投资产任职期间,其所负责的策略以及投研团队均是自负盈亏,独立运作,与中量投资产签订的劳动合同也仅是权宜之计,合同约定的月基本工资仅2360元。
汪沛称中量投资产就兼职的由头有所发难,目前不仅第一笔业绩报酬还没发放完毕,第二年高达3000多万元的业绩报酬也没有发放,甚至中量投资产还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自己赔付5000多万元。
和“前东家”开撕后不久,汪沛彻底火出了金融圈,但原因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3月底,半夏投资的老板,也是私募圈有名的“私募魔女”李蓓,在一个行业交流的微信群里发了一张自己和别人的聊天记录,对方给李蓓发了一张自己的腹肌照。
更令人惊讶的是,私募大佬的腹肌照还不是单发的,而是群发的。
李蓓的聊天记录显示,“我之前就跟汪总说过,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希望他不要总打扰我,然后依然收到了群发半裸照。” 你品,你仔细品。
被李蓓拉黑后,汪沛还在朋友圈调侃:“拉黑我的蓓姐!”
还表示据说自己被黑了,索性自个儿再起个名字:宏观大女主与微观小弟弟。
据说,汪沛还通过视频公开展示过腹肌,他的说法是:展示实盘业绩:
要说汪沛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公开资料显示,汪沛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父亲是出版社总编,母亲是大学教授。他从小就对计算机、数学感兴趣,在北大读书期间,先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IBM中国研究院、穆迪和中金公司实习。
2017年创立准星量化,专注国内与海外市场高频做市业务,并将核心策略推广至A股。2020-2022年收获年化收益率82.36%,最大回撤-7.2%,夏普率5.3,自营资金规模近3亿的实盘业绩。
在某些媒体的表述中,汪沛被称为“量化圈知名大佬”。最近,他还作为嘉宾参加了人大专场的一场有关量化私募的线上分享。
但咱也是真的不理解,为啥印象中本该沉稳靠谱、踏实内敛的私募大佬,现实中这么执着于给人秀腹肌……
2.
/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基金经理的薪酬结构有多奇葩?/
在吃瓜群众眼里,金融圈年薪百万才是常态,所以汪沛和中量投资产撕起来后,揭开了私募薪酬结构的奇葩一角:怎么基金经理的基础工资才两千出头?
大家都知道,基金经理就是操盘一支基金的灵魂人物,有句话叫“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但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一般基金经理的薪酬结构主要还是分为两块:基础工资和奖金收入。
关于基础工资,其实在招聘网站上搜一下就能看见大致的薪酬范围,但因为公司的规模不同,所以薪酬范围跨度很大。
以北京地区为例,比较低的下限可能也就15k-25k,但“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的薪酬标价能到300k-350k,还是30薪。
用一句话形容,那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但像汪沛这样基础工资才2360的私募基金经理估计也是个例。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八妹还采访了一位在上海某量化私募工作的朋友,据他透露,基金经理的底薪一般不太多(但还是比金融民工高多了),但好的年份,光提成每年起码就是千万起步。
这就牵扯到了薪酬的另一部分,也是基金经理工资的重头戏:年终奖。
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公募的基金经理一般是从基金管理费里提成15%,私募的基金经理除了管理费提成外,还可以拿到超额收益的10%-20%。
前两年基金热的时候,捧红了不少明星基金经理,也传出了不少天价年终奖的传闻,比如专注半导体板块的蔡嵩松 “年终奖近7000万”,易方达张坤年终奖1.8个亿等。
虽然最后都没有实锤,有的基金公司还站出来辟谣,但作为管理基金规模超百亿的基金经理,年终奖过千万肯定是没跑了。
问题是市场上规模超百亿的基金又有多少呢?年初时有媒体报道,主动权益基金,也就是偏股基金,也包括了主动的QDII型基金,规模超百亿的只有49只。
但不算私募基金经理,光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就已经超过3000人,这3000多人管理着上万只产品,27万亿资金……
所以金融圈年薪百万、甚至千万都不罕见,但能拿到天价年终奖的基金经理最后也只有极少数人,大部分基金经理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高薪,更何况金融圈还在普遍降薪了。
当然,除了基金规模,还有一个对基金经理薪酬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业绩排名。
举个例子,基民们买基金的时候,除了看这只基金的收益率,肯定也会对比它在同类基金里的排名。排名靠前的,买的人越多,基金规模越大;排名靠后的,买的人就少,基金规模就小,基金经理的年终奖肯定也会缩水了。
之前也有自媒体爆料,据说业内某基金公司就出过规定,基金收益不能连续三个季度排名低于行业前50%,否则就会扣除部分年终奖。如果长期业绩垫底,那肯定也是要卷铺盖走人的,可以说基金经理打工人实锤了。
此外,相比较管理偏股基金的基金经理,债券基金经理的工资更低,前两年平安基金在官网上发布的招聘公告可以看到,债券基金经理的月薪范围仅在10k-15k之间。
3.
/ 高大上的基金经理,
也是卑微打工人/
以前在大家眼里,基金经理可以说是金融圈最顶层的人物,掌管着几十亿或上百亿的资金,年薪高不可攀。
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做直播、写投资感悟,时不时的还出一些有关基金经理的抓马新闻,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多数的基金经理也是打工人。
去年,疑似某百亿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发布的求职广告在私募圈疯传,期望月薪仅为15k-20k。
2021年时,一张岗位调整通知书在网上疯狂传播,据说是某公募基金将某基金经理的岗位调整为保安员。
虽然有财经博主说:“把基金经理调岗做保安员,简直士可杀不可辱。”
但百嘉基金副总经理、资深基金评论人士王群航却有不同观点:
“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基金经理并不是铁饭碗,只要没有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收益,又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干得不好,就必须调整,没有永远的、绝对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就是投资部里的一名普通员工,只趴一个工位。”
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了基金经理作为打工人,承受着超乎常人的压力。毕竟这一行淘汰压力极大,每天都要面对市场化的业绩排名,还牛少熊多,被基民骂、被领导骂……
要说基金经理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海外名校、清北复交毕业的大学霸,入行难度可想而知,但事实上,入行以后的工作强度更是难以想象。
互联网大厂996、007是常态,到了金融圈,据说牛逼的基金经理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于是就有了基金经理管理不好发际线,变秃了也变强了的戏谑。
当然,基金经理是能力越大,责任越重;责任越重,压力越大。疫情期间,许多上海、深圳的基金经理、交易员拿出睡袋,自愿轮流在自己的办公室“露营”。
近几年,关于基金经理猝死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
于是基金经理“公奔私”,基金经理放弃百万年薪、去考公务员时有发生,只能说在内卷激烈、压力山大的金融圈,基金经理也只是卑微打工人罢了。
参考资料:
《基本月薪2360元,年度绩效3000万!一纸解聘,“撕破”私募业少为人知的秘密》,上海证券报
《网红基金经理年终奖7000万?别闹了,透露下我所知道的基金经理真实收入》,毯叔盘钱
标签: